生命科学与食品学院赴科技馆生物多样性展厅开展研学活动——共探自然奥秘,迎接气象日盛会

 在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季节里,为了积极响应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增进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与理解,生命科学与食品学院联合通辽市气象学会、通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通辽分站等单位,于3月18日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师生们集体前往市科技馆生物多样性展厅,开启了一场探索生命奥秘与自然法则的奇妙旅程。

微信图片_20250325213142.jpg

微信图片_20250325213133.jpg

微信图片_20250325222729.jpg

微信图片_20250325222737.jpg

活动现场一

活动期间,学生们在董永义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科尔沁草原百花图谱、植物标本、动物标本等14个展区,涵盖了从微观菌类到宏观地形地貌的多样内容。首先董永义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科尔沁沙地主要植物集锦》,科尔沁沙地沙生植物,具有特殊的生态适应性, 以帮助它们在干旱和贫瘠的环境中生存。沙生植物的生命力表现和生态意义为我们提示了重要生态信息。董永义教授表示,希望同学们能从科尔沁沙地沙生植物中学习到优良的品质,启发同学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微信图片_20250325222746.jpg

微信图片_20250325213123.jpg

董永义教授讲解现场

随后,董永义教授重点向同学们介绍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大鸨是现存能飞行的最重的陆地鸟类之一,是鸟类中的“大熊猫”。同学们通过对大鸨的迁徙、生活、繁育、保护等多个方面了解,更加提高了爱护大鸨,保护大鸨的意识。董永义教授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电子书籍展区,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听到详细的讲解。 

微信图片_20250325222721.jpg

微信图片_20250325213217.jpg

活动现场二

最后,高分卫星内蒙古通辽分中心讲解人员为同学们介绍并讲解了通辽市所涵盖的地形地貌,其中包括内蒙古草原过渡区、大兴安岭山地、科尔沁沙地、科尔沁草原、南部山区等地形。讲解过后,同学们自行参观了展厅,在感兴趣的地方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微信图片_20250325213208.jpg

微信图片_20250325213150.jpg

讲解人员介绍

活动结束后,王馨同学和刘美佳同学表示,这次研学活动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感触,通过老师们的讲解和自己的亲身体验,不管是对通辽市的地形还是植物类别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不仅提升了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而且加强了自己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希望未来也能参加我院的其他有意义的活动。

微信图片_20250325213114.jpg

微信图片_20250325213055.jpg

王馨和刘美佳发言

本次研学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未知的勇气。未来我院也将继续举办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为学生搭建学习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平台。

微信图片_20250325213225.jpg

合影留念